步子百科步子百科

15min是什么意思(关于时间的3条错误认知)

前几天小妹说,什时间今年润月要给妈妈买双鞋子。意思我说好的关于,我在网上买了寄去。错误

直到昨天,认知小妹问我鞋子买好了吗?我才忽然想到,什时间自己还没在淘宝看呢。意思

于是关于跟小妹说,最近事情多,错误还没来得及看呢。认知

小妹疑惑的什时间问了句:你全职在家带一个孩子,怎么那么忙?

正是意思小妹的这句话,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真的关于有那么忙吗?忙到买双鞋子的时间都没吗?

我想有很多人都会有着跟我类似的问题存在,尤其是错误全职宝妈。看似有着很多的认知时间,可还是感觉不够用,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

可是,自己心里很清楚,即使一天有48个小时,仍然会觉得时间是匮乏的。因为自己的时间都被碎片化了,总觉得10分钟、20分钟根本不算时间。

直到看到格拉宁的《奇特的一生》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对时间的认知是错误的,时间是不会不够用的,不管多少,总能用来做一件事。

格拉宁,俄罗斯著名作家,2012年获俄罗斯“巨著奖”——俄罗斯重大的文学奖,其奖金额度仅次于诺贝尔文学奖。

《奇特的一生》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真正和时间成为朋友的人——柳比歇夫。他利用自己独创的“时间统计法”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管理,从而让自己的每一小时,甚至是每一分钟都是富有时效的。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很多人对时间都有3点常见的错误认知:

一、必须拥有整块时间,才算是有时间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

我们好像只能使用精选过的时间,半个小时对我们来说根本不算时间。

我们只承认整段整段的时间,只承认不受客观环境和偶然事件干扰的大段时间。

好像只有在这样的时间里,我们才打算大显身手。而短一点的时间,我们马上回借口外界有干扰、客观条件不允许而难以用上。

就拿我自己给妈妈买鞋来说,我并不是真的没有时间,只是我总想着晚上等宝宝入睡以后,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来看鞋子。

可真正到了那个时候,我又有其他的理由和借口,比如:先看一会书吧,这周共读的书还有很多没看呢,我的书评还没写呢……

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些借口是怎样在削弱和腐蚀着我们的灵魂。我们心里始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我们努力寻找各种客观理由,只不过是在拖延时日而已。

莎士比亚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对于柳比歇夫而言,时间就像是不可或缺的口粮一样重要。

任何时间对他来说都是宝贝,他想方设法的利用每一分钟,利用任何所谓的“时间下脚料”。他的英语,主要就是利用“时间下脚料”学会的。

这让我想到了演员韩雪,她在TED的舞台上,全程15min英文脱稿演:Being a positiv pessimist(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的时候,思路清晰,气场强大,而她学习英语也正是利用了一切碎片化时间。

掌控好时间的人,才能掌控好人生。

真正优秀的人都是能掌控好自己时间的人,就像《佐贺的超级阿嬷》里阿嬷说的:只有可以捡来的东西,没有应该扔掉的东西。

时间对于人而言也一样,不应当有什么坏的、无用的、多余的时间。碎片化的时间日积月累起来,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二、无论怎么规划,时间都是不够用的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就花了;

……

王铮亮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人都觉得时间的匮乏。

因为匮乏,所以宝贵。

因此,人们对他宝贵的、奇缺的、干什么都不够用的时间,总是要这样或那样的规划一番,每天列出要办的事情,为的就是更好的合理利用时间。

可当一天结束的时候,才发现很多事情都没来得及做,时间仍然是不够用。

但是柳比歇夫的时间永远是够用的,时间不管多少,总够用来做一件事。这也是源于他独特的“时间统计法”。

格拉宁在《奇特的一生》里说:没有计算的计划是盲目的计划,就像是某些研究所那样,光会做计划,却不操心这个计划你不能完成。

所以,不是怎么规划都没时间,而是我们没有学会计算时间。

柳比歇夫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他记录的格式很简单,就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

通过记录,柳比歇夫形成了独特的感知时间的方法。通过时间统计法,他能准确的估算出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时间,从而合理安排工作计划。

你有多少时间来完成一件事,通常你就会花掉多少时间。

所以,明确知道每件事情所需的时间,一分钟可以做完的事情,绝不计划五分钟。

所谓规划,其实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都适得其所。

所以,别埋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

三、记录时间开销,就是记录一件事情的起讫时间

每天8个小时的上班时间,你会不会是这样度过的:

2个小时聊天;

2个小时刷微博、知乎、豆瓣;

2个小时磨磨蹭蹭。看起来像是在工作的样子;

2个小时工作;

如果让你记录一天的时间开销,你会不会写上工作8h?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很努力,但是你的时间真的是全部拿来工作了吗?

比如你准备看书,但是打开书看了五分钟,看个微信,刷个微博,一个小时过去了。然后自责的放下手机,再看十分钟,起身倒杯水活动活动身体,半小时过去了。

看似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其实有效时间最多只有15分钟。

柳比歇夫说:“常常有人说,他们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这样的人可能是有的。可是拿纯时间来说,我一天是干不了那么多的。工作中的任何间歇,我都要刨除,我计算的是纯时间”。

他认为纯时间比毛时间少得多,所谓的毛时间就是你真正花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即有效时间。

所以,时间记录的关键是要扣除任何的间歇时间,只记录花在某件情上的纯时间,而不是一件事情的起讫时间。

总结: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可能有人比你拥有更多的钱,更多的权,但他永远无法比你拥有更多的时间。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时间也一样,想要更好的利用时间,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时间。

柳比歇夫通过自己独创的“时间统计法”洞悉自己一切的时间,不仅保证了自己很高的效率,也保证了旺盛的生命力。

如果你总是感觉,自己只有在拥有整块时间才能大显身手;

如果你总是感觉,自己整天忙忙碌碌仍然觉得时间不够用。

那么请打开格拉宁的《奇特的一生》,看看柳比歇夫是如何真正与时间成为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