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百科步子百科

五脏是什么(中医专长之五脏)

#健康科普挑战赛#

第四单元 五脏、脏什中医专长之脏六腑、脏什中医专长之脏奇恒之腑

1.五脏的脏什中医专长之脏共同生理功能和特点是什么?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和特点是什么?(10分)

【考官评分】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其特点“藏而不泻”、“满而不实”。脏什中医专长之脏(5分)

六腑的脏什中医专长之脏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特点是“而不藏”、“实而不满”。脏什中医专长之脏(5分)

【考点提示】

本题主要考察对五脏、脏什中医专长之脏六腑的脏什中医专长之脏认识与区别,答出加粗部分即可得满分。

2.五脏与六腑的脏什中医专长之脏主要区别是什么?五脏与奇恒之腑有何异同?(10分)

【考官评分】

五脏与六腑的区别:一是功能不同;二是五脏藏神而六腑除胆外,均与神志活动无关三是形态有别;四是六腑从属于五脏。(5分)

五脏与奇恒之腑的脏什中医专长之脏共同之处在于其生理功能均是贮藏精气:区别在于五脏多为实体性器官,而奇恒之腑多为中空性器官五脏统领奇恒之腑,奇恒之腑从属于五脏。(5分)

3.心的脏什中医专长之脏生理功能有哪些?(10分)

【考官评分】

(1)心主血脉

心主血,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2分)

心主脉,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脏什中医专长之脏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2分)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脏什中医专长之脏其中心脏的脏什中医专长之脏正常搏动,起着主导作用。(2分)

(2)心藏神

心有统帅全身脏腑、脏什中医专长之脏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4分)

4.心的生理特性有哪些?(10分)

【考官评分】

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为阳脏、火脏,在于说明心以阳气为用,心之阳气能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使生机不息。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主,心神以清明为要。(6分)

心气下降。心火下行以温肾,维持上下协调。(4分)

【考点提示】

五脏“心”的考点总结如下:

5.何谓五体?其与五脏有何联系?(10分)

【考官评分】

“五体”在中医学中特指筋、脉、肉、皮骨五个层次的形体。(2分)

五体与五脏的联系:心在体合脉,肺在体合皮,脾在体合肉,肝在体合筋,肾在体合骨(8分)

【考点提示】

本知识点可从不同角度进行考察,包括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外华和五时的关

系,考生复习时注意知识点总结,相关考点总结如下:

6.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0分)

【考官评分】

(1)主气、司呼吸。

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一

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3分)

(2)主行水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能够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3分)

(3)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而输布于全身。肺主治节,指肺气具有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是对肺的主要生理机能的高度概括。(4分)

7.何谓肺主行水?其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10分)

【考官评分】

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能够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2分)

肺主行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气中的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以濡养之,并在卫气的作用下化为汗液排出体外。(3分)

二是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将水液及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分,向内向下输送至各脏腑以濡润之,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水),下输至肾和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3分)

肺以其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输布水液,故说“肺主行水”,又因肺为华盖,故说“肺为水之上源”(2分)

8.何谓“肺主一身之气”?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10分)

【考官评分】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2分)

体现在两个方面:

宗气的生成。肺在主呼吸之气的基础上,将吸入的自然之清气与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气气化生成了宗气,宗气贯注心肺之脉,又进一步促进了气血的运行和肺的呼吸功能。(4分)

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肺有节律地呼吸运动,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4分)

【考点提示】

五脏“肺”的考点总结如下:

9.脾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有何主要生理特性?(10分)

【考官评分】

主运化。脾主运化,是指脾有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其中的精微(即谷精)和津液(即水精),并转输至心肺,布达于全身的功能。脾主运化,包括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5分)

主统血。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管之中流行,防止其逸出于脉外的功能。脾统血的机理,主要是脾气的固摄作用。(5分)

10.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10分)

【考官评分】

脾运化食物和运化水液,是脾主运化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同时进行的。饮食物的消化和其精微的吸收、转输都由脾所主。(5分)

脾气不但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而且能将水谷精微吸收并转输至全身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故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5分)

11.脾主升清与胃主降浊的关系如何?(10分)

【考官评分】

脾气宜升,胃气宜降,是脾胃之气运动的基本特点。(2分)

脾主升清将饮食水谷中的精微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胃才能继续受纳腐熟和通降;(4分)

胃主降浊,将初步消化的食糜向下传送于小肠,则可促进脾气之升运。升降相因,保证了脾胃纳运功能井然有序。(4分)

12.脾气的运动特点及其表现如何?(10分)

【考官评分】

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运动,以上升为主,具体表现为升清和升举内脏两方面.(4分)

所谓“升清”,即是指脾对于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说“脾以升为健”(3分)

所谓升举内脏,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3分)

【考点提示】

五脏“脾”的考点总结如下

13.何为五液?其与五脏有何联系?(10分)

【考官评分】

五液指汗、泪、涎、涕、唾五者,为体表孔窍所分泌的正常液体,乃五脏精气所化.(5分)

与五脏的联系,即心在液为汗,肝在液为泪,在液为涎,肺在液为涕,肾在液为唾(5分)

14.何谓肝主疏泄?其生理效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考官评分】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的功能。(2分)

表现在: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调畅情志活动通调排精与排卵.(8分)

15.何为肝藏血?其生理效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考官评分】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流量和防止出血的生理功能。(4分)

其藏血的生理意义,有以下六个方面:①涵养肝气。②调节血量。③濡养肝及筋目。④化生和儒养魂,维持正常神志及睡眠。⑤为经血之源。⑥防止出血(6分)

16.肝主疏泄与肝藏血关系如何?(10分)

【考官评分】

肝所藏之血是疏泄气机的物质基础,疏泄气机是藏血的功能表现。(4分

肝藏血功能正常、肝体柔和,就能正常地疏泄;肝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能正常地藏血。二者相互促进,共同维持肝的正常生理功能。(6分)

【考点提示】

五脏“肝”的考点总结如下:

17.肾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0分)

【考官评分】

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4分)

藏精: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指肾精、肾气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成熟的作用。

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指由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推动和调控着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机能,进而推动和调控着机体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与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

主水(3分):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促进作用;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肾主纳气(3分)

肾的纳气功能是肾气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保证了呼吸的深度,有利于清浊气体的内外交换。

18.肾的生理特性有哪些?(10分)

【考官评分】

主垫守位:主蛰,指肾具有潜藏、封藏、闭藏的生理特性,亦是其藏精功能的概括。其纳气、主生殖、主二便等功能均是封藏之本的体现故有“肾以闭藏为职”之说。守位,是指肾中相火(即肾阳,又称少火),涵敛于肾阴之中,潜藏而不露,以发挥其温煦、推动等作用。(6分)

肾气上升:肾阳鼓动肾阴,合为肾气上升以济心,维持人体上下的协调。(4分)

19.何谓天癸?其与肾中精气有何关系?(10分)

【考官评分】

天癸是随着肾中精气的不断充盛所产生的一种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精微物质。(4分)

它是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故与肾中精气呈正相关性,即肾中精气盛则天癸至,肾中精气在中年以后,由盛渐衰,天癸的生成也随之减少,以至枯竭。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天癸的多少。(6分)

【考点提示】五脏“肾”的考点总结如下:

20.为什么称胆为“中精之府”?其主要功能有哪些?(10分)

【考官评分】

胆汁又称精汁、清汁,来源于肝血或肝气凝聚,汇集于胆,并有节制地排泄胆汁于胃肠,以帮助对某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故胆称为“中精之府”。(5分)

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5分)

【考点提示】

六腑的考察角度多变,其考点总结如下表:

21.胃的主要功能和生理特性各是什么?(10分

【考官评分】

胃的生理功能:主受纳水谷,指胃气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作用。腐熟水谷,指胃气将饮食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作用。(5分)

胃的生理特性是胃气下降,指胃气的向下通降运动以下传水谷及糟的生理特性。喜润恶燥,指胃当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和腐熟。(5分)

22.小肠、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各是什么?(10分)

【考官评分】

小肠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和主液。小肠的受盛与化物功能,是指小肠接受由胃传下的食糜,并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小肠分别清浊的功能,即吸收食糜中的精微部分,并将残渣向下传送至大肠。由于小肠亦参与人体的水液代谢,故又有“小肠主液”之说.(5分)

大肠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传化糟粕和主津等方面。大肠将食物残渣经过燥化变成粪便,并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经肛门有节制的排出体外。由于大肠参与体内的水液代谢,故又说“大肠主津”(5分)

23.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是怎样的?(10分)

【考官评分】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2分)

在窍为鼻;(2分)

在志为悲:(2分)

在液为涕:(2分)

与秋气相通应。(2分)

24.脑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与五脏的关系如何?(10分)

【考官评分】

脑的主要功能:一是主宰生命活动,二是主管精神思维,三是主持感觉运动。(5分)

脑的生理病理总统于心而分属于五脏,心是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神明之所出,故将人的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统归于心,称之曰“心藏神”。但又把神分为神、魂、魄、意、志五种不同的表现,分别由心、肝、肺、脾、肾五脏主司,即“五神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5分)

25.女子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与脏腑经脉有什么联系?(10分)

【考官评分】

女子胞的主要功能是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4分)

与经脉的关系:十二经脉气血通过冲脉、任脉、督脉灌注于胞宫之中,为经血之源。冲脉与十二经脉相通,脏腑经络之气下注冲脉,故称为“血海”,是月经之本。任脉为阴脉之海,蓄积阴血,为妇人妊养之本。一身之阴血经任脉聚于胞宫,妊养胎儿,故称“任主胞胎”。督脉为“阳脉之海”,其经气循环往复,沟通阴阳,调摄气血,并与肾相通,运行肾气,从而维持胞宫正常的经、孕、产的生理活动。带脉既可约束、统摄冲任督三经的气血,又可固摄胞胎。(3分)

与脏腑的关系:女子以血为本,脏腑之中以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化血。故脏腑安和,血脉流畅,血海充盈,则经期如期,胎孕乃成。女子胞与肝、心、脾、肾关系尤为密切。(3分)

【考点提示】考试可能会提问“女子胞”与“天葵”的关系,补充如下:

与天癸的关系:天癸是肾精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一种精微物质,有促进生殖

器官发育成熟的的作用。女子胞的发育成熟、月经按时来潮及定时排卵,都与天癸密切相关。

另,补充“脑”与“女子胞”相关知识点对比如下:

26.如何理解心与肺的关系?

【考官评分】

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而肺主气,心主行血而肺主呼吸。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同调节关系。(4分)

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于心气的推动,亦有赖于肺气的辅助。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维持肺主气功能的正常进行。(3分)

由于宗气具有贯心脉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加强了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因此,积于胸中的宗气是连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3分

27.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考官评分】

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2分)

在血液的生成方面,心与脾相互依存,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为血之化源,保证心血充盈;心主血脉,心血滋养脾土,血液环流转输运化生成的精微物质,化赤为血,促进和维持脾胃的运化。(4分)

在血液运行方面,心行血,脾统血,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4分)

28.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考官评分】

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1分)

水火既济:心居上焦属阳,在五行中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在五行中属水。就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而言,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心位居上,故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故肾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肾无心火之温煦则水寒,心无肾阴之滋润则火炽。心与肾之间的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了两脏之间阴阳的协调平衡。(3分)

精神互用: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气生神,为气、神之源神能控精驭气,为精、气之主.(3分)

君相安位:心阳为君火,肾阳属相火(命火)。君火在上,如日照当空,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为神明之基础。命火秘藏,心阳充足;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所以心与肾的关系又突出地表现在心阳与肾阳的关系。(3分)

【考点提示】

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答出一个得3分,答全即可满分。

29.肺与脾的生理联系是什么?举例说明。(10分)

【考官评分】

一肺与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两方面。(2分)

其一,肺脾共主气的生成和输布。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之清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气,清气和谷气在肺中气化生成宗气,同时肺的活动赖水谷精微的物质充养,水谷精微又赖肺宣降而输布全身。(4分)

其二,肺脾共同调节水液代谢。脾运化水液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肺通调水道促进了脾运化水液的功能。(4分)

30.肺与肾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

【考官评分】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和阴液互资三个方面。(3分)

水液代谢方面: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主管水液代谢的全过程。肺通调水道有赖肾阳的蒸腾气化,肾的主水功能需肺的宣发肃降。(2分)

呼吸方面:肺主呼吸,肾主纳气。(2分)

阴液互资方面:肾阴充盛,上润于肺;肺阴充足,下归于肾。水能润金,金能生水.(2分)

31.“肝肾同源”的生理基础是什么?(10分)

【考官评分】

“肝肾同源”的生理基础是精血互化。(4分)

肝血的充盈,赖肾精的化生,肾精的充盛,又赖肝血的滋养,精血之间可相互滋生转化,故说精血同源,肝肾同源。(6分)

32.肺主行水与肾主水液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0分)

【考官评分】

肺位最高,主宣发肃降,不断地将水液下输于肾和膀胱;肾位最低,靠肾阳、肾气的蒸腾气化,使水中之清重新被人体利用,水中之浊下注于膀胱(5分

肺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可助肾的主水功能,同时又赖肾阳的蒸腾气化,二者密切配合,共同维持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5分)

33.试述心主血脉的机理及生理意义。(10分)

【考官评分】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心主血即心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心主脉指血脉与心连通,心脏具有保持血脉通利,与脉共同完成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3分)

心主血脉的机理,从结构而言,心、血、脉三者以心为主导,共同构成了循行全身的密闭系统,其中心与脉构成闭合通路,血充养于脉,脉约束血行,心气是血行的动力。(2分)

心主血脉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心脏的正常搏动,是心气、心阳与心血、心阴矛盾运动的体现.血液的正常循行,必须以心气充足、主血充盈、脉道通利为前提条件.(2分)

心与脉二者配合,共同完成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光泽,舌色红活荣润,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胸部感觉舒畅。(3分)

34.心与体、窍、志、液、时的关系是怎样的?

【考官评分】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分)

在窍为舌;(2分)

在志为喜;(2分)

在液为汗;(2分)

与夏气相通应(2分)。

35.试述“血汗同源”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10分)

【考官评分】

“血汗同源”的理论依据为“津血同源”。(2分)

津液和血均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津液入于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成份,血液出于脉外则为津液,故而血与津液同源而相互化生,相互交会。(4分)

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耗津,津液耗伤则血少。临床上大汗的患者,其血必虚,大出血的患者,其津液必少,不可再行发汗或使用破血逐瘀的峻剂,故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和“亡血家”、“衄家”、“疮家”不可发汗之诫。(4分)

36.为什么中医说肺为娇脏?(10分)

【考官评分】

肺为娇脏,是对肺的生理病理特征的概括。(1分)

生理上,肺脏清虚而娇嫩,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为脏腑之华盖;病理上,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常易犯肺为病;其他脏腑病变,亦常累及于肺。(3分)

简而言之,肺位最高,邪必先伤:肺为清虚之脏,清轻肃静,不容纤芥,不耐邪气之侵.(3分)

故无论外感、内伤或其他脏腑病变,皆可病及于肺而发生咳嗽、气喘、咯血、失音、肺痨、肺痿等病症。(3分)

37.以通调水道为例,简述肺宜发、肃降的关系。(10分)

【考官评分】

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肺的宣发肃降作用在水液代谢方面的体现。(1分)

肺气的宣发,可将津液布散于全身,外达于皮毛,发挥其滋润濡养作用肺气的宣发呼出体内的浊气,可排出部分水液:肺通过宣发卫气,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3分)

肺气的肃降将津液向下、向内输送,同时也将代谢后的水液不断下输,成为尿液生成之源,经肾与膀胱的气化,生成尿液,排出体外。(3分)

可见肺气的宣发与肃降通过向上、向外和向下、向内的矛盾运动,推动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肺的肃降作用可防止肺气宣发太过,宣发作用又可防止肃降太过,宣发与肃降相互制约,互为前提,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水液代谢的平衡。(3分)

38.试述脾运化水谷的功能。(10分)

【考官评分】

脾运化水谷是指脾具有促进胃肠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功能.(2分)

饮食物的消化主要赖胃与小肠的作用,但必须依靠脾气的推动;食糜中精微物质的吸收,主要是胃、小肠、大肠的作用,也必须靠脾气的推动水谷精微被吸收后的转输,必须依赖脾的运化才能输布至全身,脾一方面将水谷精微直接布散至脏腑组织发挥其营养作用,另一方面将精微物质上输于心肺,经心肺的气化作用,生成气血,营养全身。(4分)

因此脾主运化的功能正常,即脾气健运,则饮食水谷才能在体内不断地被消化,精气血津液的化生才能充足,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才能得养。脾失健运,则饮食水谷不能消化,精微物质化生不足,常见食少、腹胀、便溏、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消瘦等虚弱之症。(4分)

39.试论脾主统血的含义、机理以及临床意义。(10分)

【考官评分】

脾主统血是指脾气具有控制血液在血脉内循行而不致逸出脉外的功能。(2分)

脾统血的实质,是脾气的固摄作用。(2分)

脾气的充足与否,取决于脾的运化功能,脾气健运,气血化源充足,则气血生化旺盛,脾气的固摄作用能够正常发挥,血液统摄有力。(3分

脾气虚则统摄失职,可见多种出血病症,称之为脾不统血,脾不统血常见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等下部出血,治疗常采用补脾摄血之法。(3分)

40.试述肺、脾、肾三脏分别对水液代谢有何影响。(10分)

【考官评分】

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为主水之脏,主管水液代谢,三者在水液代谢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肺、脾、肾所居的部位不同,功能特点有别,对水液代谢又有着不同的影响.(3分)

肺居于上焦,为水之上源,肺气通过宣发肃降的矛盾运动,将水液输布至全身,并可通过皮毛汗孔排出一部分水液;还通过肃降作用将代谢后的水液下输于肾,进一步生成尿液,排出体外;此外还通过助大肠传导,将一部分水液从粪便中排出可见肺主要影响水液的输布和排泄。(2分)

脾居于中焦、为水之中州,主运化水液,其对饮食物中的水液具有吸收和输布作用,主要影响水液的生成和输布。(2分)

肾居下焦,肾中阳气对水液代谢的作用,一是温煦、推动肺、脾、三焦、膀胱等内脏,从而促进诸脏对水液的代谢功能;二是肾阳升清降浊,水中之清可重新被利用,水中之浊下输膀胱尿府;三是肾气控制膀胱的开合,可见,肾可影响水液生成、输布和排泄的全过程。(3分)

41.试述肝主疏泄对情志的影响。(10分)

【考官评分】

肝主疏通调畅气机的功能,可调畅精神情志活动。(2分)

因为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血为物质基础的,肝主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脏腑功能协调,气血生化充足,表现为精神愉快,情志舒畅。(4分)

肝失疏泄,疏泄不及则肝气郁结,常见精神抑郁,善太息,多愁善感,甚则沉默呆滞,表情淡漠,悲伤欲哭;疏泄太过,则肝气上逆,常表现为烦躁易怒,失眠多梦,亢奋激动,甚则狂言失志,喧闹不宁,骂詈叫号,登高逾垣。(4分)

42.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是怎样的?(10分)

【考官评分】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2分);

在窍为目(2分);

在志为怒(2分);

在液为泪(2分);

与春气相通应(2分)。

43.试述肾对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影响。(10分)

【考官评分】

肾具有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的生理效应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2分)

肾中精气的盛衰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状况呈正相关性,与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密切相关。(2分)

人从幼年开始,肾中精气逐渐充盛,齿更发长;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的阶段,即青年期,机体便产生了一种促进和维持生殖机能的物质,即天,此时便有了生殖能力进入青壮年期,肾中精气进一步充盛,真牙生长,筋骨健壮随着人体逐渐地进入衰老期,肾中精气逐渐衰减,则发堕齿槁,身体沉重,天癸渐竭,生殖机能也渐衰。(4分)

可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肾中精气不足,则可见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障碍。(2分)

44.试论肾主管一身之阴阳的机理及意义。(10分)

【考官评分】

肾主藏精,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根本,能够产生两种不同的生理效应,中医学分别用肾阴和肾阳来概括。(1分)

凡是具有温煦、推动、兴奋、蒸化作用,能够制约肾阴,补充全身各脏腑之阳者称之为肾阳;凡是具有滋润、濡养作用,能够制约肾阳,补充全身各脏腑之阴者称之为肾阴。(3分)

平衡,共同推动和调节着脏腑的气化。(3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对立互根,协调肾阳为全身诸阳之根,肾阴为全身诸阴之根

病理情况下,肾的阴阳失调,必然影响其他各脏阴阳的协调,而其他脏腑的阴阳失调也常累及于肾,致肾之阴阳失调可见,肾具有主宰和调节全身阴阳,以维持机体阴阳动态平衡的功能.(3分)

45.试述肾在人体水液代谢中的作用。(10分)

【考官评分】

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2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促进作用。肾阴、肾阳对于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肺、脾、三焦、膀胱、肝等脏器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均是以肾中精气为原动力,尤其是肾阳,对津液的气化、布散、排泄具有促进作用.(4分)

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肾气的蒸化和推动作用是尿的生成和排泄的重要因素。(4分)

46.试论肾主纳气。(10分)

【考官评分】

肾主纳气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防止呼吸表浅、协助肺完成呼吸功能的作用.(2分)

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其中呼气是依靠肺的宣发作用,吸气是依赖肺的肃降作用,而吸气的降纳,还必须依赖肾气为之摄纳,如此才能保持呼吸的深度,使呼吸有根。(2分)

肾主纳气的功能首先以经络的联系为基础。通过经络的联系,肺吸入的清气,靠肺气的肃降,肾气的摄纳,由上而下归于肾。其二,肾主纳气也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体现。(2分)

肾主纳气的功能,对维持人体呼吸运动的通畅、调匀有重要意义,肾中精气充足,摄纳有力,则肺吸入之清气才能下归于肾,表现为呼吸均匀平稳,和调通畅,有一定的深度。若肾中精气不足,摄纳无权,肺吸入之清气不能归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吸表浅,喘息气短,呼多吸少气不接续等症,临床上称之为“肾不纳气”。(4分)

47.请论述肾与骨、髓、齿、脑的关系。(10分)

【考官评分】

肾藏精,精化髓,髓居于骨腔中,以滋养骨骼,牙齿为骨骼的外露部分,齿为骨之余脑居颅内与脊髓相通,由髓汇集而成,有“髓海”之称因此肾与骨、齿、髓、脑有着密切的关系(4分)

肾中精气充足,髓海化生有源,骨有所充,脑有所养,则骨骼健壮,齿坚固有力,耳目聪明,思维敏捷,感觉灵敏,语言流畅,肢体运动灵活,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意识清晰,睡眠正常,生命力旺盛.(3分)

肾中精气不足,髓液化生无源,骨失充,脑失养,则骨软无力,骨脆易折,牙齿松动早脱,头晕耳鸣,精神萎顿,健忘呆滞,感觉迟钝,失眠多梦,语言和运动障碍。(3分)

【考点提示】

*本题并非考察单独的知识点,理论性、综合性较强基础较差的考生注意答出加粗部分

48.试述胆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的道理。(10分)

【考官评分】

胆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参与精神情志活动。(2分)

胆属六腑,是由于胆的解剖形态中空,生理功能上可助腑消化水谷且与肝的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配合关系,与腑相似。(4分)

胆属奇恒之腑是由于胆为中精之府,内藏精汁,本身无传化水谷的功能,并参与精神情志活动,与脏相似,而与一般六腑不同。(4分)

49.试述大肠主津与小肠主液的异同。(10分)

【考官评分】

大肠主津和小肠主液主要是由于津与液在性状上的不同,津质地清稀,液质地稠厚。(2分)

小肠在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过程中,将饮食物中的大量的水液吸收,其吸收的水液为富含营养的水谷精微,质地稠厚,故云:“小肠主液”。(3分)

大肠在传化糟的过程中,同时也吸收了饮食残渣中多余的水液,但多为清稀的水分,故称“大肠主津”。(3分)

虽然津与液有别,但说明大肠、小肠在功能上都具有吸收水液的功能,二者都与水液生成有一定的关系。(2分)

50.试述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10分)

【考官评分】

小肠泌别清浊指小肠将胃下降的食糜在进一步消化的同时,分化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4分)

其一方面将水谷精微和水液吸收,再经脾输布至全身,另一方面将食物残渣向大肠传送.(3分)

小肠的这些功能实际上是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的具体体现,在饮食物的消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3分)

51.简述上、中、下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各自的功能特点。(10分)

【考官评分】

上焦,指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上焦的生理特点是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即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故其生理特点概括为“上焦如雾”。(3分)

中焦,指膈以下,脐以上的脘部,包括了脾胃和肝胆等脏腑,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故概括为“中焦如沤”。(3分)

下焦,指脐以下腹部,包括了小肠、大肠、肾、膀胱,以及女子胞、精室等脏腑和两下肢。下焦的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其生理特点,概括为“下焦如渎”。(4分)

52.试述心主血脉与肺朝百脉的生理联系。(10分)

【考官评分】

心主血脉而肺朝心脉,全身之血脉都与肺相连通,血液在心气的推动下,周流全身,回流于肺,在肺中进行清浊之气的交换,对于肺的呼吸功能起着促进作用。(5分)

一肺朝百脉,全身之血通过百脉会聚于肺,在肺中进行气体交换,而血液通过肺气贯通百脉,对于心主血脉的功能又起到协助作用。(5分)

53.试述心与脾在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10分)

【考官评分】

心与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个方面。(2分)

在血液的生成方面,心与脾相互依存,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为血之化源,保证心血充盈心主血脉,心血滋养脾土,血液环流转输运化生成的精微物质,化赤为血,促进和维持脾胃的运化.(2分)

在血液运行方面,心行血,脾统血,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2分)

在病理情况下,心脾两脏常相互影响,如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化生乏源,或脾不统血,血液外逸,均可致心血不足;若思虑过度,既暗耗心血,又影响脾之运化。最终常导致心脾两虚之证,即心血虚、脾气虚,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眩晕、面色无华、腹胀、食少、便溏等病症.(4分)

54.试述肝与肾的关系。(10分)

【考官评分】

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和阴阳互滋互制三个方面。(2分)

精血同源方面: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均以水谷精气为物质基础,肾精赖肝血的充养才能充盛,肝血赖肾精的气化才能化生。病理情况下常相互影响,形成肝肾精血两虚之证。(2分)

藏泄互用方面: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藏与泄相反相成,共同调节女子的月经、排卵及男子泄精的功能。藏泄关系失调,可致女子月经不调、崩漏、闭经、不孕,或男子遗精、滑精、不育等病症。(3分)

阴阳互滋互制:肝肾的阴阳可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称之为“水能涵木”病理上肝阴不足与肾阴不足常互损而成肝肾阴虚之证。(3分)

55.以脾与胃关系为例,论述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道理。(10分)

【考官评分】

脾与胃同居中焦,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同司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精微物质的转输,但性能上各有不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5分)

脾与胃纳运相得,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精微物质的转输,维持着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因而同称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5分)

56.试述六腑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中的作用。(10分)

【考官评分】

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共同定成了对饮食物的消化,精微物质的吸收和糟粕的排泄。(2分)

但由于各自的结构特征不同,生理功能特点有别作用上又有所不同,其中,胆、胃、小肠主要是完成了对饮食物的消化;大肠、小肠侧重于对精微物质的吸收;而排泄功能主要是大肠、膀胱的作用;三焦贯通上下,主要参与水液的输布和排泄。(8分)

57.试述心、肝、脾三脏对女子胞的作用。(10分)

【考官评分】

心、肝、脾三脏与女子胞的功能密切相关.女子胞的功能是主持月经和孕育胎儿,而月经的产生和胎儿的孕育均依赖于血液,心、肝、脾三脏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分)

心主血脉,心主藏神,胞脉通于心,心血可充养胞宫,心神可调节胞宫的功能。(2分)

肝主藏血可调节冲任二脉及胞宫的血流量;肝主疏泄可调畅气血,通行月经,促进排卵(2分)

脾运化水谷,化生气血以养胞宫;脾气还可固摄胞宫的血液。(2分)

因此,心、肝、脾三脏的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月经和胎产病变。临床治疗女子胞的病变常从心、肝、脾等脏入手。(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