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百科步子百科

chart是什么意思(美国课堂用这几大组织图表)

VAK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理论认为:人的意思用学习类型主要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课堂学习者是视觉型学习者。如果老师或家长一直喋喋不休,组织他们可能会自动屏蔽学习功能。图表

因此,意思用在阅读写作的美国时候,老师们常常会用各种视觉化的课堂“图表”来辅助理清思路,在欧美的组织中小学课程上也一样。老师从幼儿园开始就不遗余力的图表用各种视觉化的图表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比如之前给大家分享过的意思用Anchor Chart要点图、Thinking Map思维导图等工具来分析挖掘孩子自身的美国「好点子」和培养可视化的思维能力。

这样具象化的课堂好处在于能快速帮助孩子梳理思维,领略重点,组织引导孩子在阅读中进行精读训练,图表无论在英文能力还是批判性思维上都能达到更快的提升。

今天小小步再给大家推荐几种视觉化的思维工具——Graphic Organizer组织图。掌握了这些组织图之后,无论你是要带着孩子学习原版教材,还是科普读物,还是精读绘本,都可以更加得心应手啦。

KWL Chart

K-W-L Chart (KWL表)是国外在教学中最常使用的图表之一,尤其是在小学阶段。KWL是 Know-Want-learned 的缩写。其中:

K:What I Know,我已经知道的知识。(了解)

W:What I want(wonder) to know,我想知道什么。(意愿)

L:What I learned.我学到了什么。(所学)

比如,在学习一个新的主题之前,我们常常要先去了解孩子的知识背景,那么把孩子已经知道的知识就可以填写到K。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接下来期待学到哪些内容,写到W。当课程结束之后,再去填写L,回顾一下自己学到哪些新的内容。我们拿一个关于“珠穆朗玛峰”主题的内容来举例:

通过学习,我已经知道的内容是:这是亚洲的一个高峰;有人已经登上过这个山峰,它是一个山脉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山峰之一。

我想知道的内容是:珠穆朗玛峰到底有多高,它属于哪一个山脉。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有人曾经登顶,也有一些登顶的人为之付出了生命。

除了在课堂学科运用到之外,KWL组织图也可以应用在阅读中,来帮助孩子梳理非小说类的书籍知识,比如科普类读物。拿我们最熟悉的《好饿的毛毛虫》这本绘本来举个栗子:

K :关于毛毛虫和蝴蝶,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W:关于毛毛虫和蝴蝶,你想知道些什么?

L:关于毛毛虫和蝴蝶,你学到了些什么?

第一第二个问题是在可以再阅读前让孩子来回答:

关于毛毛虫和蝴蝶,孩子们已经知道的有:毛毛虫很可爱,毛毛虫要吃树叶,毛毛虫是无脊椎动物...

想知道的有:毛毛虫最终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它们有多少只腿?…

而第三个问题,学到些什么,就要等孩子们把书读完了再引导孩子来填写。

其实KWL其实不是简单的学习英语的工具,而是训练批判性思维的一种通用工具。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KWL表是基于是建构主义教学方法而设计的。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

T-Chart T 形图

T形图就是一个T字组成的图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T形图主要用来区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况。

比如拿《No, David!》这本绘本来举例,用T形图列出David不可以做的事情和可以做的事情。

不仅用在学习和阅读上,T型图还可以用在孩子的情商培养上。比如,孩子犯错误时,可以用T型图写下反思的错误和改正的要点。

另外,T型图也经常被美国老师运用在Daily5(每日五项)小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各有分工,这时候用一个T形图就能很好的区分各自的任务。

Venn Diagram 文氏图

文氏图用主要是用来进行对比和比较两个事物或者多个事物不同的地方,这个和昨天给大家说的双重气泡图(Double Bubble Maps)有点相似。

美国老师从小学一年级就会鼓励孩子阅读多题材的文章,包括虚构类和非虚构类。这两类书籍有不同,也有相同之处。用一个维恩图来进行对比和比较,两种不同的描写方式放在同一个图形中进行比较,是不是就能很直观的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啦~

除了两个圈的对比,文氏图还可以三圈、四圈、更多圈圈来对比。

5W+1H表

这个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5W表示When, Where, Who, What, Why,1H表示How?

用5W1H来检验阅读理解再合适不过了。当孩子读完一本书或一个故事之前,可以提前设置好5W+1H问题,阅读后再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检测孩子是否理解了故事的内容。这样也能帮助孩子重新厘清思路,加深对书的理解,提升思考水平,是不是比写沉重的读后感简单、有用得多啦?

之前也给大家提到过,在家里,我们也可以用游戏来玩“5W”故事法。比如,咱们准备5个袋子,每个袋子分别是“谁?干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袋子里随机放一些对应的词语卡片,比如“WHO”袋子里面,有“宠物”、“玩具”、“外星人”等等,“WHERE”袋子里面,有“教室”、“游乐园”、“月球”……任何天马行空的都可以。

然后,让孩子分别从5个袋子里抽5张卡片出来,抽到后无论这5个词语多么不搭边,都要把它们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整个过程很能锻炼孩子叙事完整性、逻辑性,还能培养想象力。

Story Map 故事地图

Story Map 故事地图有点儿类似于我们常说的记叙文中的“故事六要素”,通常用它来整理阅读思路,记录这本书的标题、作者,故事发生的场景、主要角色、遇到什么问题、发生什么事情,问题最终怎么解决,结论是什么等等。其主要构成包括:

Characters: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Setting:故事的背景及发生的场景(时间,地点等)。

Plot:主要的事件和情节。(故事的开始、中间情节和结尾)。

用故事地图来帮助孩子梳理故事、精读文章有很大的帮助,能帮助孩子们对整个故事既有整体感,又能突出关键细节,从而整体提升孩子的阅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