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百科步子百科

夏令营中的较量

《夏令营中的夏令较量》,原名《夏令营史上的营中一场变革》,因《读者》杂志转载其缩写稿后更为现名。夏令是营中一部著名的反映中日青少年素质差异的报告文学作品,由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孙云晓创作。夏令该报告文学记录了1992年8月中日少年在内蒙古举行的营中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活动中充分暴露出中国孩子在生存能力方面和中国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夏令诸多问题。

类别:杂志

主办单位:新世纪出版社

编辑单位:孙云晓

创刊时间:

中文名称:《夏令营中的营中较量》

语言:中文

ISBN:9787540536794,7540536799

页数:294页

开本:32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1日

基本情况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1993年第2期《少年儿童研究》杂志,题为《夏令营史上的夏令一场变革》。

缩写稿《我们的营中孩子是日本人的对手吗?》发表于1993年7月号《黄金时代》杂志。1993年11期《读者》杂志全文转载,夏令文章标题改为《夏令营中的营中较量》广为传播。[1]

2008年,夏令新世纪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儿童文学金品30部”系列丛书,营中其中一本精选了的夏令代表作品,书名亦为《夏令营中的较量》

作者简介

孙云晓,男,1955年出生于山东青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1993年发表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热烈持久的教育大讨论,推动了教育改革。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等。

相关评价

1993年,《夏令营中的较量》的发表如石破天惊,引起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强烈震动。他们纷纷发表看法,采取对策,以极大的努力改变教育的失误,通过这个杂志,许多人们感到教育方式和方法的不足。在大讨论和大争论中,《夏令营中的较量》中的某些细节也得到更正,如孩子负重实为10千克,至少行进23—29千米路,乡田实为日方队长,并非议员等等。夏令营确有其事,并在教育部的调查中得到证实,但在文中事例截取过于片面。讨论中,也有不少父母不以为然。有位独生女的父亲担任某报副总编辑,发表长篇文章批判《夏令营中的较量》;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教授,发表批判《夏令营中的较量》的诗歌,评价作者“抑扬文字没心肝”,“武后焉能贬牡丹”。

孙云晓在2010年表示,《夏令营的较量》这篇报告文学,可以说引发了一场中国教育的大变革。首先是大讨论,直到现在为止这场讨论或者争论都没有结束。这篇文章被印了很多次。这17年来最大的变化,应该是国家已经把素质教育作为国家的一个主体教育思想,在中小学校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夏令营来说,许多学校、老师和父母都对夏令营有了新的理解,普遍地开展起这项活动。但是由于过度提高夏令营的重要性,而造成社会盲目跟风,比方说夏令营缺乏制度规范。现状混乱,名不副实,价格昂贵,另外由于担心意外伤害的发生,法律制度、保险制度以及安全行为训练上都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所以目前中国青少年的夏令营活动还处在比较低的生活水平。甚至有持不同意见的网友指出,孙先生的夫人陈延女士恰好曾经是在旅游集团任职,并且还当上了总经理的职务,因此质疑孙先生是否有炒作夏令营之疑。但另有不知名网友透露,神舟国旅集团成立于1999年12月,历任10位总经理,陈女士2005年上任,2009年就已经退休。此系列事件也说明《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影响之广泛,引起的争论之激烈。

遭受质疑

《夏令营中的较量》作者以报告文学的名义发表了此文,但文中有许多地方不符合事实,而且文中作者以其想象中的事件的经过来说明中日孩子之间的差异,贬低了中国孩子的素质,80后因此饱受本不该背负的社会压力,甚至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而孙教授认为正是他才激发了80后:

1.军人负重行军标准是1/8体重,特种部队标准是1/4体重,而文中的日本小孩负重1/2体重!

2.文中说提地区根本没有被提及的那个名字的草原。那里唯一的草原,没有文中所说提到的野生动物,那些野生动物不是该地区域能生存的!那里唯一的草原,常年都没有文中提及的气候变化!最多是清晨会有小毛毛雨!

3.中国孩子没有一直把包放进车里,放进车里是因为书包质量不好,书包带断裂,但后来中国孩子用绳子把书包重新捆绑背上。同时有网友表示“我参加过几次山野百公里的活动,最好的一次是走了17个小时,而且没有这么多负重。我知道的最快的一个人是不到11个小时,还是空手走的。

4.古代骑兵部队一日的奔袭不过百余里、红军飞夺泸定桥日夜兼程也就160里=80公里、现代美军机械化推进一日也只有上百公里就被称为奇迹。而文中的日本小孩两天徒步100公里!

5.实际上的夏令营中中国孩子体现出,相互友爱(途中相互鼓励、唱歌,中途吃饭时一起帮忙、分配食物)、互相帮助(男同学纷纷主动帮女孩背行李)、坚持到底(那个被作者故意冤枉的孩子发高烧后在医院,烧稍低一点就立即回营继续,真相暴露后作者不得不上门去道歉)等品德。

而日本孩子暴露出相互之间漠不关心、从不相互帮助、吃饭时争抢食物不顾他人的极其自私的特点(日本战败后到现在,进取精神和吃苦耐劳丢了个精光,但极度自私损人利己的特点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整篇文章以一次个别的、中日两国加起来一百多孩子参与的事件,来试图说明两国整整一代人的“差距”,身为一名学者,应该知道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可能有极大误差的,有可能会与事实差之千里。孙教授的论证方法,完全类似于“别人家孩子”的教育法,不惜夸大“别人家孩子”的事迹,来进行所谓的“激励”教育。事实上,就算文中描述的都是事实,以如此小的样本来得出宏大的结论本身也是有问题的,更何况广泛流传的版本中,最基本的事实都存在极大的误差。而“日本孩子”这种国际版“别人家孩子”的教育法,其不恰当性早已被各国教育界所普遍认知,而当年中国的孩子在18年后的表现也足以粉碎其文最后的结论。

在极度自卑的作者眼中洋大人的孩子都是最好的,作者为了摆脱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在凭此文章出名,有一定财力后就毅然让自己的孩子去日本定居了。

18年后,中国一方有难各方支援,年轻一代品德发扬光大;而日本的年轻一代的自私无胆在地震、海啸、核灾难暴露出来,世人皆知。

事实比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年轻的解放军视死如归拯救生命

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年轻的自卫队却百般拒绝接近爆炸的核反应堆

当被问及:“是否愿参战为国捐躯”,日本青年人的回答是:“要人家为它而死的国家,就让它灭亡好了”

序言

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儿童文学

高洪波

2008年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30周年。从1978年迄今的30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儿童文学突飞猛进的时期。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变化,带给儿童文学全新的精神资源、创新机制与宽松的创作环境,与此同时,以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刘心武的校园小说《班主任》为代表,儿童文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积极参与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直接投入当代亿万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与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30年间的优秀作品,已经影响了中华民族整整两代人。从中国儿童文学史的高度鸟瞰,我们可以毋庸置疑地说:改革开放30年的儿童文学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成绩最显着的时期。改革开放30年的儿童文学给我们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内涵与十分宝贵的经验。

参考资料

1.夏令营中的较量·通用技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