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百科步子百科

男女比例失调

男女比例失调是男女指男女出生性别比失调。男女比例失调对未来社会的比例良性稳定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会造成一定冲击,失调如婚配失当、男女人口拐卖、比例性行为错乱等,失调影响和谐社会的男女构建尤其是婚姻的稳定。

在人口基数比较小的比例国家,男/女性人口的失调短缺,可以通过跨国婚姻和男/女性移民来解决问题。男女比例失调会给人口再生产带来严重障碍,比例造成人口严重萎缩。失调男性人口的男女萎缩会导致劳动力的减少,女性在社会人口中比例的比例萎缩,会导致人口再生产能力的失调降低。第六次人口普查现显示,中国男女比例大体为105:100,其比例仍属于正常范围,并未出现所谓比例失调的现象。

中文名:男女比例失调

外文名:暂无

分类:人口问题

定义:男女比例 人口问题

百科名片

男女比例失调:对未来社会的良性稳定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也会造成一定冲击。如婚配失当、人口拐卖、性行为错乱等,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是婚姻的稳定。在人口基数比较小的国家,男/女性人口的短缺,可以通过跨国婚姻和男/女性移民来解决问题。比例失调会给人口再生产带来严重障碍,造成人口严重萎缩。男性人口的萎缩会导致劳动力的减少,女性在社会人口中比例的萎缩,会导致人口再生产能力的降低。然而第六次人口普查现显示,我国男女比例大体为105:100,其比例仍属于正常范围,并未出现所谓比例失调的现象。

目前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达到116.9:100,有的省高达130:100,在个别严重的地方,甚至到了150:100,而正常值应为102~107:100。但我国一些地区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1]

相关数据

男女比例失调是中国在进入21世纪以后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人口问题。主要有:男女比例分布严重不平衡,男女配偶间年龄差距增加,高基数高比例的无择偶人群,男女比例的失衡所导致的出生人口萎缩及结合上老龄化等等社会问题时所带来新的人口问题。

究其原因,专家指出,影响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的因素是众多而复杂的,如生育政策、生育意愿、人工技术鉴定选择、出生的女婴漏报、瞒报等。主要是由于人为干预的结果,例如中国不少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重男轻女的现象,结合上计划生育的政策,出生性别比上扬的状况俞加明显。人们通过超声波现代技术人为地选择出生婴儿的性别,运用B超等医疗科技选择性流产、引产,还有轻视女婴造成的较高水平的女婴死亡率及溺弃女婴现象等,导致女婴出生数减少。

而最新科学研究表面,导致男女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很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环境因素会使X、Y染色体的数量发生改变。据了解,瑞典的研究小组对持久性环境污染物,例如“二恶英”、“滴滴涕”、“多氯联二苯”等有机氯化学物质是否影响胎儿的性别展开了调查,他们的最新发现令人惊讶:受上述污染物影响的瑞典渔民,其精子中男性Y染色体的比例更高。环境污染后,其中有一种物质可以让决定生男生女的Y染色体“勇猛无比”,从而使得出生的男婴较多。

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出生婴儿性别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范围内,即每出生100个女婴时,男婴出生数为100个-107个。人口学家把这个指标称为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恒定值。由于男婴死亡率略高于女婴,这样到婚龄期时男女性别比例就基本持平。

20年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积累效应已经显现出来,按90年代出生性别比外推,0~20岁人口中男性多出女性大致相当于20岁3个年龄组的人口数量,“积累效应”已相当可观。但近几年畸高的出生性别还是得到有效遏制,男性过剩的婚姻挤压有所缓解。

而俄罗斯、拉脱维亚等国,则是明显的女多男少,例如拉脱维亚女性占全国居民的54%,差别之大居世界第一。

带来的社会问题预测

但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如此庞大的国家,女性人口的短缺,就很难以国际移民的方式觅求出路。婚姻性别挤压对一夫一妻制家庭来说,是一股外来的冲击力。一个时期以来,在市场经济和交换价值升值“泛商品观念”作用下,婚外恋、第三者插足增多,离婚率持续上升,传统家庭的稳定受到威胁。社会刑事案件增加。如果出生性别比升高得不到纠正,便会更多滋生这些不道德和丑恶社会现象,基本消失的买卖婚姻、童婚交换、拐卖妇女等会重新抬头,并且间接衍生性暴力犯罪、乱伦、人们社会心态畸变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和社会不稳定风险系数增大。

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婴儿出生性别比升高并带动劳动年龄人口性别比升高,对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将产生某些影响。男性劳动就业将变得更为困难,未来一二十年男性劳动力过剩和“就业性别挤压”将比较严重。

一些女子占据生产绝对优势的行业,比如纺织、服务等,不得以只能让男子来承担。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时间差”实际出发,只能走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和老年劳动者自我养老“三养”相结合的路子。鉴于目前出生性别比偏高实际,40年以后过低的老年性别比将会升高,孤寡老年女性将会减少,家庭养老在上述“三养”中的地位将得到加强,居家养老方式会有所增加。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年4月28日发布。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高校现象

近年来,男女比例失调已成为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据统计,1957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学生中,女生占总数的23.2%;1980年,恢复高考3年之后,女生仍只占23.4%。而从1995年至2004年10年间,女生比例由35.4%升至45.7%。2007年是一个转折点,新入学的女生比重首次超过男生,达到52.9%,状元”,女生522人,占总数的51.84%;男生485人,占总数的48.16%,而且“女状元”占比还有持续上升趋势。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2011年人口普查显示大陆人口中男性占51.27%,女性占48.73%。而在高校中,这样的比例恰好反了过来,出现倒挂现象。在各地的高考状元中,女生所占比例远远超过男生,中国各地学校女生比例占60%~70%已经不足为奇,80%以上的有3所,分别是:成都师范学院、四川外国语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此外,男生占比前三的高校分别是:广东体育职院、南方科技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

为改变这种状况,许多高校近年来在招生录取时设置性别比,导致分数线上出现“女高男低”现象,引起一些女权组织的抗议。针对男女比例失调的现象,出现了“建议女生别考”、“女生比例不超过15%”、“仅限男生”、“建议女生慎报”等等招生话语,这些都是高校招生中个别专业的限制,也是被报告认为的“性别歧视”所在。

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指出:由于我国长期存在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女性不仅在出生权上弱于男性,而且在教育权上更是不如男性。但在改革开放以来,男女平等观念、教育公平理念受到广泛认可并不断得到落实。女性的受教育权在扩大、受教育年限在延长、受教育层次在提高,特别是同期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增长幅度远远高于男性,使得女性在多方面赶上并超越男性成为可能。人口总数中男多女少、高考状元中女多男少,使得男孩子无论是在考场状元的争夺上,还是在人生伴侣的争夺上,都出现了男性竞争力退化的危机。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王凌峰副教授指出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长期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导致社会各个领域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女性在生存权、教育权和发展权等多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或歧视,使得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总体不高。这种社会压力和角色定位激发了女性的潜能及对自身能力提升的渴望和动力,特别是在国家倡导教育公平和社会鼓励男女平等的情况下,女性不断努力,自信心不断提升,在高考中和职场上超越男生成为她们证明自己能力和才干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录取分数线上采取“男女有别”的方式,反而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有观点认为,男女有别的分数线是性别歧视,会减少女生的录取机会,侵害了女生权益;有人则认为,这是为了拯救中国高校的男孩危机,属于无奈之举。但在2013年5月22日,教育部强调:高校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取女生或者提高对女生的录取要求。新规指出,除军事、国防和公共安全等部分特殊学院外,高校不得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

就目前来说,适当放宽男性录取要求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但不宜出现“只限男生”这种录取情况。各校教授也坦言:在担忧的同时也只能接受女生越来越多的现实。更何况根据就业形势而言,女生的形势远远不如男生,男女平等在就业方面仍未得到良好的完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吕频说:出台报告就是希望告知公众,性别歧视不能因司空见惯而合理化,法律和政策不可为歧视背书,平等原则的检验没有例外。

重大隐患

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后果十分严重,不仅剥夺女孩的生存权,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而且导致男女比例失调、男性婚配困难等问题,不利于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已成为危及人口生态安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

参考资料

1.我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