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百科步子百科

事与愿违下一句是什么(李煜)

少时读李后主,事愿是违下从那首“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无奈朝来寒雨,事愿晚来风。违下胭脂泪,李煜相留醉,事愿几时重。违下自是李煜人生长恨,水长东。事愿”开始的违下,无需去翻查释义,李煜读完自然就懂了其中的事愿失意悲慨。

一击即中,违下一见倾心。李煜

当时不得甚解,为何词牌名“相见欢”单看字面意思透着些喜气,但整阙词虽直白却让人掩卷叹息,不禁生出一些惋惜和遗憾。

后来年岁渐长,对李煜多了一些了解,才算是有些明白这位“千古词帝”的无奈,以及他在面对这些无奈时的真诚。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造化弄人,写就这一生的事与愿违

1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十国时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

这样的出身,若是有经世济民之才,则可以成为国之栋梁;若是无心政事,至少可以做个富贵王爷,自是少不了一生的荣华。

最初的李煜自己选择了后者。也对,他只是个天赋文华的风流子,经略天下,既无愿也无能。

于是,他给自己取号“钟隐”、“莲峰居士“,一门心思研究书法绘画、诗词文章、音律歌舞,乐得做一个如”渔夫“一样自在的逍遥王爷: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乐如侬有几人。

可老天许是因为给了他世间顶尖的才华,便不愿再让他独享逍遥,顺心遂意。于是造化拨弄之下,先是给了他一副所谓的“圣人帝王之相“:”丰额骈(音piǎn)齿,一目重瞳“,这副额头宽大,门牙重叠,一目双瞳的长相在那个时代给了世人无穷的期待,引得当时的太子,他的同母大哥李弘冀猜忌不断。

据说李煜生就一副帝王像

老天还嫌不够,大手一挥,干脆让太子弘冀猝死,加上其他兄长流放的流放,夭亡的夭亡,于是,这个整日醉心经籍,填词花间,期待“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风流才子,最终只能放弃闲适悠游的生活,直面重逾千斤的家国重担。

2

若是在繁华的盛唐,天下无可倾覆之敌,过惯了豪奢香艳生活的李煜或许还能成就一段风流帝王的佳话。奈何他接手的南唐,早已日益衰败,沉珂难返,加上北宋政权初立,蒸蒸日上,天下早就走在了“分久必合”的大势之上,任是诸葛再世也难挽狂澜,何况是李煜一个只懂写诗填词的“文艺青年“?

可即便明知无法胜任,明知大势已去,李煜在即位后还是想尽力做好一个皇帝,看护好这千里江山万千黎民。名字被他的父亲由“从心顺意,嘉言懿行“的从嘉变为了一个”煜“字,他自然明白父亲的心意,期望他能如火焰般照耀这个大厦将倾的王朝,温暖这乱世中贱如蝼蚁的臣民。

煜,光耀、温暖之意

于是,在危如累卵的乱世之势下,作为君王的李煜,对内怀柔,尽力减免赋税,对臣子宽仁以待;对外他又不断示弱,面对宋太祖赵匡胤时都着紫袍,俯首称臣,后更是自去国号,自称“南唐国主“。

对李煜的这一退让之举,后世史家多有贬损,恨其软弱。殊不知抛却文人风骨,只为保住社稷江山,这难道不是他作为弱国之主的最难能可贵的选择吗?

当然,即使他已经竭尽所能,甚至不惜卑躬屈膝,李煜依然没能得偿所愿。

公元975年,宋太祖开宝八年,南唐倾覆。国主李煜带领属下40多人,“肉袒降于军门“,那个本该如李白一般超逸绝伦的绝代才子,那个本该高高在上的风流帝王,最终落得个赤身裸体的难堪下场。

造化弄人,竟至如斯。

3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终于可以放下本不是他所求的那副家国重担,即便即将面对屈辱的阶下囚生涯,但他最起码可以不再为应对自己并不擅长的朝政而手足无措,不再为臣民百姓深陷战争之苦而自责垂泪。即使被屈辱地封为“违命侯“又如何,至少他还有曾经的故国可以思念,至少还有他至爱的小周后陪着他。

岂不知,老天的捉弄,远远还没有结束。这一次,是李煜最爱的女人。

举世皆知,上古君王大禹曾有娥皇、女英之福,在这方面,李煜也不遑多让。他先是迎娶了精通音律的大周后娥皇,后在娥皇病逝之后又立娥皇的妹妹为后,即小周后。据说小周后生得美丽妖艳,又精通歌舞,李煜一见之下便无法自拔,宠爱有加。如果说作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思念故国之余还有一丝丝慰藉的话,那便是相濡以沫的美丽娇妻可以相伴左右了。

可惜,命运早已为他的一生订下了“事与愿违“的谶语。家国如此,他心心念念想要保护的女人又如何能逃脱命运的魔爪?稗闻野史中诸多关于宋太宗赵光义求欢小周后的记载,极尽羞辱之能事,更有甚者竟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流传于世。

即便我们无法对李后主彼时的心境感同身受,但仍可以稍体会那种屈辱和愤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世人皆称这首写尽了怀念故国之愁的《虞美人》最终引发了赵光义的杀机,但我以为,这又何尝不是李后主的求死之作:世人皆谓他懦弱,国破之日竟然苟活。岂不知活着比死去更需要勇气?之所以受尽屈辱地活着,是因为还有想要保护的人,他希望她能好好活着,可残忍的现实打破了他最终的幻想。既然老天非要我这一生“事与愿违“,那我求死是否能如愿呢?

这一次,他终是得偿所愿,胜了命运一回。

赤诚之心,尽皆赋予诗词

李煜为世人所铭记,当然不是因为“亡国之君“,而是因为他”千古词帝“的斐然文采。

然而我们翻遍他的遗作会发现,李煜的诗词很美,但却绝不是简单的辞藻和典故的堆砌。相反,他的诗词,无论是前期的风花雪月还是后期的泣血悲愁,大多采用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对此,王国维先生曾高度评价:“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首《玉楼春》作于李煜登基之后,描写的是皇宫中歌舞饮宴的欢乐绚烂。后人多以此诗来作为李煜“昏君”的佐证,言其荒废国事,穷奢极欲。但不得不说的是,即便是这种描写耽享逸乐的词作,也是形象丰美,情趣盎然,极具感染力。这也打破了我国文学评论中“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的传统看法。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大概也是因为李后主的真性情所致吧!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他没有反省,没有节制,没有觉悟到处在这样的地位,就不应该再说这样的话,不应该再写这样的词。不但是破国亡家以后没有节制,亡国前的享乐也是没有节制的。但作为一个词人,从他的真纯的深挚的这种无所掩饰的投注和流露来说,他有他可爱的地方。”

又比如被认为是描写李煜与小周后偷情情景的《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音chǎn)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写这些词时的李煜,在龙袍之下不过是个有才又任性的孩子罢了,遇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你看他的样子难免有气,却真真恨不起来——又有谁忍心去责怪一个真诚用心记录生活的孩子呢?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后主之所以成就“千古词帝”的盛名,当然主要还是因为他亡国被俘之后的故国相思佳作频出,这也恰恰印证了那句“国家不幸诗家兴”。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本应谨言慎行,处处留心,可他却不是。这个时期的李煜,保留着最纯粹的文人的冲动:既然每天都沉浸在思乡思国的痛苦之中,那就毫无保留地统统将这些“愁“记录下来。殊不知他的这种乡愁,却不同于普通人的乡愁,那是一种只有失去过无上荣华的人才能得到的繁华看尽终归平淡的坦然。也正是因为这样高度的思考,他个人的胸襟得到了极大的开阔,他的词作的品位得到极大的提升,彻底摆脱了一己的悲欢,直击人的心灵深处。

他捧出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血淋淋地供人们欣赏。

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李煜的一生,生在帝王之家,却不求帝王之尊;登上国主之位,却无国主之能;身享国主之尊,却怀赤子之心。

命运毫不留情地捉弄着他,命运却也煞费苦心地塑造着他。以至于他是如此的不合时宜,却又如此的真情投入。

我总幻想,如果有机会在某个时光的旅程中相见,一定要问问他,他那一生,是否如我所看到的那般,并没有遗憾。

【本文原创,喜欢请关注@七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