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百科步子百科

唱红脸唱白脸什么意思(父母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上周日晚上,唱红唱红唱白去表姐家里玩,脸唱脸个脸刚好看到表姐夫正在训侄女。白脸原来,什意思父这个周末侄女光顾着玩了,唱红唱红唱白老师布置的脸唱脸个脸作业一个也没做,马上就要睡觉了,白脸还一点也不着急。什意思父

而表姐却在一旁说,唱红唱红唱白“没事的脸唱脸个脸,现在抓紧时间写,白脸还有两小时呢。什意思父”

相信类似的唱红唱红唱白场景大家都见过,在对于孩子的脸唱脸个脸教育问题上,很多家长都会“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白脸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是指,在遇到矛盾冲突的时候,一个家长唱红脸,表演友善、令人喜爱的角色,而另一个家长唱白脸,表演严厉、令人讨厌的角色。

我们常说的严父慈母、严母慈父,就是这个道理。

可是,家长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真的对孩子的教育有利吗?

手表定律: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对孩子的教育不利

手表定律是指只有一块手表时,能准确地知道时间。可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不但不能知道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它的另一个意思是指,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行为准则或价值观念,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一位家长曾分享过自己女儿的故事。

孩子三岁的时候,妈妈就对她要求很严格,希望从小培养她独立。可爸爸觉得妈妈太过严厉,他觉得自己多宠爱孩子一点,可以让孩子心里平衡点。

于是,只要孩子一受到妈妈的批评,孩子就会来找爸爸告状,爸爸便安慰她,还给她买点零食或玩具,并跟她说,“不可以告诉妈妈哦。”

慢慢地,孩子发现了这个规律,要在妈妈面前懂事,妈妈才不会批评,在爸爸面前打小报告,爸爸就会宠爱。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老师说孩子很爱跟她打小报告。他们这才发现,自己的教育导致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如果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孩子会看到两种教育准则,他会变得混乱,不知道哪种是对的,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会出现什么后果孩子不能明辨是非

当孩子犯错时,如果家长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话,孩子就不知道该听哪个人的。正如手表定律所说,两块时间不一样的手表,孩子没办法判断哪块是正确的时间。如此一来,孩子不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也不懂得如何明辨是非。

孩子变成“两面派”

父母的教育观不统一时,孩子可能会当着不同的家长,表现出不一样的行为。比如,当着严厉的家长,表现出乖巧懂事;当着友善的家长,表现出任性妄为。

破坏亲子关系

在孩子看来,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孩子当然会喜欢对他友善的那一个,会疏远甚至有些仇视对他严厉的那个。长此以往,那个严厉的家长就很难跟孩子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

影响父母权威

一个家长严厉,一个家长友善,相当于家长在孩子面前相互否定对方,如此一来,父母在孩子心里的权威性会受到影响,也会消减父母的教育力度。

做战线统一的权威型父母很重要

前文我们分析了父母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对孩子的教育是不利的,也就是父母的教育观不一致,对孩子的教育会出现不好的影响。那么,在关于孩子的教育上,父母要统一战线,只能出现“一个声音”。

并且,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要做权威型父母。

权威型父母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提出来的,他根据要求和反应性两个维度,将家长的教育方式分成了四种: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权威型。

“要求”是指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即家长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他去达到这些标准。

“反应性”是指家长对孩子行为所做出的反馈,即家长对孩子接受的程度以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

(1)专制型父母:高要求、低反应

这种父母总是按自己的标准对孩子提出要求,却没想到过高的要求会扼杀孩子的个性。他们不关注孩子的反馈,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不够热情,不关爱孩子,反而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他们。并且,他们也不会及时鼓励、表扬孩子。

在专制型父母的教育下,孩子容易变得缺乏自信,从而形成自卑、焦虑、退缩等不良的性格特征,还有可能因压抑太久而出现反抗、叛逆的情况。

(2)溺爱型父母:低要求、高反应

这种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溺爱,他们会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需求,给孩子无尽的爱,但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

在溺爱型父母的教养下,孩子常常被宠坏,变成任性、冲动、自私、没有耐心的人。

(3)忽视型父母:低要求、低反应

这种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也不对孩子提出要求和行为标准。面对孩子的反馈,他们常常无动于衷,对孩子的态度很冷漠,也很少教育孩子,关心孩子。

在忽视型父母的教养下,孩子会变得很消极,对身边的一切都是消极的态度,自控能力也会很差劲。

(4)权威型父母:高要求、高反应

这种父母对孩子有明确合理的要求,并且会给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与行为,会做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孩子努力达到目标。同时,他们也会主动关爱孩子,耐心地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而且,他们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在权威型父母的教养下,孩子会更可能养成积极乐观、独立、善社交等良好品质。

综上所述,在这四类教养方式中,权威型父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他们既会给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也会及时给孩子作出恰当的“反应”。

如何做好战线统一的权威型的父母?

从文章开头所讲的手表效应,我们可以得知,父母教育观念不一致,会造成孩子的认知混乱,孩子难以判断该听谁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或面对孩子自己提出要求时,父母要统一战线,态度一致。

1.根据SMART原则给孩子制定目标

权威型家长会给孩子提出“高要求”,那么在提出一些行为准则、目标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SMART法则来做。

SMART法则总共包含五个方面:

S:Specific,明确的,具体的

将目标用清晰明确的行动指引来替代。

比如,我们跟孩子说要好好学习,这样的目标没办法进行判断,因为好好学习的定义不太明确。我们可以提出希望孩子在英语学习上能进步10分,这才是有一个明确、具体的目标,孩子会更明白该如何做。

M:Measurable,可衡量的

目标应该是可以衡量的。比如考试要考全班前20名,或英语要考80分以上,这样可以衡量目标是否顺利达成。

A:Achievable,可达到的

给孩子定的目标是要可实现的,不能遥不可及,或根本无法实现。

比如,孩子平常考试在班里排倒数几名,你给他定的目标是下一次考试考到全班前三名,这样的目标对孩子来说很难实现,这不仅会让孩子焦虑,还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R:Relevant,相关性

给孩子制定目标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到孩子现阶段的情况,作出的目标应该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关联。

例如,一个还在读小学的孩子,给他的目标是去找个兼职工作,那便是不匹配、不相关的,因为小孩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好品德、好习惯。

T: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

给目标设定一个合适的时间限制,不然目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比如,“你要好好学习,考试要有进步”,那是指什么时候的考试有进步呢?众所周知,我们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等,都有大大小小的考试。

一个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会导致无法做出明确的计划,那么这个目标很可能就成了一句空口号,没有任何作用。

当我们根据这五个方面给孩子提出了目标之后,再协助孩子对目标进行分解,尽可能地将目标分解为一个个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小目标,做成计划表,再根据这些目标,制定出相应的任务与完成时间。

然后,督促孩子及时执行,并在完成后让孩子做回顾与总结。一旦发现目标出现偏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2.给孩子反馈的时候,多使用“正面语言”

权威型父母对孩子是“高反应”的,也就是说他们会给孩子积极的反馈,那么在反馈的时候,我们可以多使用“正面语言”跟孩子交流。

正面语言是指积极的、能起到鼓舞作用的语言。而负面语言是指消极的、起到打击作用的语言。

比如当孩子贪玩没学习时,跟他说“不要贪玩,等下作业又做不完了。”这就是负面语言。而跟他说“要好好学习,先努力把作业完成了再玩别的。”,这就是正面语言。

当我们跟孩子说出一个正面的指令,就会和他头脑中存储的正面经验相连接,从而产生正面的结果。而我们跟他说出一个负面的指令时,就会和他头脑中存储的负面的经验相连接,从而产生负面的结果。

所以,多使用正面语言,孩子才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3.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避免“权威”变“专制”

权威型父母是民主的,应该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关爱孩子。如果一味提要求,而不顾孩子的想法,那就容易变成“专制”。

在倾听孩子的心声时,不要记着表达自己的看法,先耐心倾听完孩子的想法,并且跟孩子保持目光接触,消除分心,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说话。这样,你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