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百科步子百科

一什么星星填量词(孩子读完)

真正的什星经典往往都是通俗易懂的,越是星填通俗的诗词,越是量词容易在老少妇孺中广泛流传,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孩读《西江月》,就是什星这样一首朗朗上口、简洁明快的星填词作,也被选入了教材当中。量词

但是孩读,许多学生在读完这首词后,什星却会产生一个疑问,星填其中的量词名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孩读写的什星是不是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呢?既然是下雨天,天空中又怎么挂着七八颗星星呢?其实,星填词人之所以这么写,量词自有他的道理。

六种意象,勾勒一幅宁静祥和的夏夜素描

我们读过辛弃疾许多的经典词作,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朦胧唯美,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自信轻狂,但辛弃疾更是像岳飞一样的爱国战士,“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征战沙场、收复河山,才是他毕生追求的梦想。

只可惜,辛弃疾的政治主张,并不能被当权者所采纳,反而一再遭到了同僚和最高统治者的打压,被排挤罢官的辛弃疾,在江西上饶隐居了十五年。以写田园风光著称的《西江月》,就是辛弃疾在上饶归隐时所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西江月的词牌出自于李白的《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典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前辈名家的继承和发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能够成功的化用,往往能够达到点铁成金的效果。

辛弃疾这首词中的多个名句,都是从前人的作品中化用改写而来。词的第一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苏轼的《次韵蒋颖叔》一诗:“明月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从苏轼再往前,还可以追溯到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从曹操到苏轼,再到辛弃疾,写的都是喜鹊因月光太过明亮而被惊飞的场景,但辛弃疾在词中所传达出来的感情,既不是曹操笔下“何枝可依”的壮志难酬,也不是苏轼空有影子跟着自己的孤独寂寥,而是写出了一份山野间月明鹊飞的清幽宁静。

“明月别枝惊鹊”写的是词人眼中所见的月夜美景,“清风半夜鸣蝉”则写的是词人听到的月夜之声,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夏夜的清风送来了阵阵蝉鸣,以动写静,愈发显出了夜晚的宁静清幽。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六个名词,囊括的是夏日夜晚最具代表性的六种意象,仅仅12个字,就将一个宁静祥和的山村夏夜到了整个呈现到了读者的眼前,与温庭筠写秋日清晨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有异曲同工之妙。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清风蝉鸣还显得宁静,那么下一句稻花香里的一片蛙声才是真正的热闹,这一片蛙声中,既有着丰年将要到来的无限喜悦,也有着夏天的生机勃勃。词人在这山间的道路上漫步,听着阵阵的蛙声,想着秋日的丰收,心情自然是欣喜万分。

天边挂着星星,正是凸显了夏夜之雨来得急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关于这一句,在理解上有一些争议,首先是量词的使用,一点雨是没有问题的,但星星的量词用的是“个”而不是“颗”,与现在的用法不同,现在没有人会说“一个星星”。

“个”作为量词在古诗词中的使用,和今天不一样,因为古典诗词讲究对仗,“个”是仄声,“点”是平声,平与仄相对,如果换成了“七八颗星”,“颗”和“点”都是平声,就达不到平仄相对的韵律效果。同样的道理,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也写的是“两个黄鹂”,并非是“两只黄鹂”。

其次是关于自然景象的疑问,上一句写的是天外还挂着七八颗星星,那么就说明这是一个晴朗的夏夜,为何接下来又会出现下雨的景象呢?既然是下雨的晚上,又哪来的星星呢?

其实词人这么写并不矛盾,因为上下句之间是有一个时间的先后顺序的,辛弃疾这句词也是从前人的诗歌中化用而来,看了原句,就更能理解这句词的意思。

这一句出自唐代诗人卢延让的《松寺》,“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夏天的夜完,要下雷阵雨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种景象,电光闪闪,雷声阵阵,看样子天马上就要下雷阵雨了,但天空的另一边,却还有七八颗星星挂在天上。

这种一边挂着星星、一边开始下雨的情景,才是夏夜下雷阵雨时的真实天象,不仅没有逻辑问题,还体现了词人对大自然景象观察的细致,描写的逼真。

而且,天上的星星是“七八个星”,只是稀稀落落的几颗点缀在天空中,而并非是晴朗无云的满天繁星,因为其他的星星已经被雨前的云遮挡住了。

词人正在山间漫步,刚看着天外还有几颗星星,接着山前就落下了几颗雨滴,“七八颗星”与“两三点雨”的情景转换,体现了夏天夜雨的特征:来得急切,也正是因为“七八颗星”还挂在天上,所以这雨也是才刚开始下,只是刚刚下了两三滴而已,词人对自然景象转换的细节描写的是细致入微。

小雨来了,星星消失了,说不定马上就是一场倾盆大雨,雨点打散了词人的闲情逸致,他赶紧加快脚步,寻找避雨的地方。可巧了,一转过弯,走过溪桥,从前落过脚的那个小店忽然在眼前出现,词人心中的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这一间用茅草盖成的简陋旅舍,让词人的心情从急迫再次变为了欣喜,上下句之间有一种戏剧性的变换,在平平淡淡的语言中暗藏着精巧的构思。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全词不饰雕琢,平淡自然,就像是一幅充满着农村生活气息的夏夜素描。这首词的风格,完全不同于辛弃疾其他的豪放词,因恬静自然而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