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百科步子百科

人格是什么意思(教师招聘笔试备考)

(一)人格的人格概念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什意思教师招试备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聘笔稳定而统一的综合心理特征。人格是人格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是什意思教师招试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所扮演角色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整合。即: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聘笔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二)人格的人格特征

1、独特性。什意思教师招试备一个人的聘笔人格是在遗传、成熟、人格环境、什意思教师招试备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聘笔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人格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什意思教师招试备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聘笔心理特点。

2、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要想改变它,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这种稳定性还表现在,人格特征在不同时空下表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3、整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有机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的整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乐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

5、社会性。人格的社会性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

二、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性格、气质、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一)性格

1、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性格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主要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最能直接地反映出一个的道德风貌。

2、性格的结构特征

①性格的态度特征。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陈规等。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②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③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④性格的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

3、良好性格的培养

①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②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③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④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⑤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气质

1、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

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主要受生理因素制约,因此气质具有稳定性。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某种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的成就,任何气质类型的人只要努力都可以获得成功。

2、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①联系

一方面,气质和性格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另一方面气质与性格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二者相互影响。这表现在:第一,气质影响到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另外,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形成的速度。第二,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②区别

第一,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第二,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第三,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表现在先。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出现的比较晚。

第四,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具有道德评价含义,有优劣之分。

3、气质类型学说

气质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有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

(1)体液说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性质不同的体液: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黏液。这四种体液的配合比率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人。约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进一步确定了气质类型,提出了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解释了气质的生理基础。他依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划分了四种类型。神经活动的强度,是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工作能力和耐力的标志,强的神经系统能够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平衡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二者大体相同是平衡,否则是不平衡。灵活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能迅速转化是灵活的。他提出的类型和特征如下表所示: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照表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过程

气质类型

不可遏制型

强、不平衡

胆汁质

活泼型

强、平衡、灵活

多血质

安静型

强、平衡、不灵活

黏液质

抑制型

抑郁质

(3)现代气质类型说

现代的气质学说仍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

①胆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机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于是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冲动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②多血质:这种人感情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能力强;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

③黏液质:这种人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性较差但思考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性高、外刚内柔,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按部就班;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④抑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抑郁质的人以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多愁善感为特征。

类型

优点

缺点

胆汁质

精力旺盛、直率表里如一、以极大热情投入工作、刚强

易暴躁、理解问题有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信心不足、突然沮丧,冲动

多血质

适应性强、情感丰富活泼好动、灵活、易适应环境,善交际

注意力不稳定、兴趣易变、见异思迁

粘液质

自制、镇定、安静、不急躁、有耐心、刻板、内向、喜沉思

冷淡、不够灵活

抑郁质

情感细腻、审慎小心、观察敏锐、重细节

耐受性差、易疲劳、易惊慌失措、避免同陌生的、刚认识的人交际

在现实生活中,单一气质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的人是四种气质互相混合、渗透、兼而有之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其顺利发展。

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三)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1、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3、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

①生理自我,即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②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社会自我开始发展,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③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少年初期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提高学生自我意识的策略: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并接受自我;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目标;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给与学生积极的暗示、鼓励和期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四、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人格是怎样形成的?科学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人们一般都承认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发展形成的。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一)生物遗传因素

总结以往研究,遗传对人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

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特征的不同而异。通常在智力、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而在价值观、信念、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

3、人格发展过程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

(二)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之中,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其作用可归纳如下:

1、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

2、社会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力因文化的强弱而异,这要看社会对顺应的要求是否严格,越严格,其影响力越大;

3、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三)家庭因素

强调人格的家庭成因,重点在于探讨家庭间的差异和不同的教养方式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1、权威型教养方式。(拒绝——控制)这类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表现为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由父母来控制。成长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

2、放纵型教养方式。(接受——容许)这类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甚至达到失控状态。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尊、蛮横胡闹等。

3、民主型教养方式。(接受——控制)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了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

(四)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在学龄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课堂教育接收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通过学习还可以形成与发展学生的坚持性、主动性等优良的人格特征。

(五)个人主观因素

社会上各种影响因素,首先要为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才能推动他去思考与行动。另外,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人格特征形成的作用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