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百科步子百科

金文是什么时候的文字(中国书法史)

同样,金文先划分时期,什时书法史这里说的文字西周中期,指的中国是穆、恭、金文懿、什时书法史孝四个王世,文字即从公元前976年到公元前886年,中国算来,金文不过是什时书法史九十年间的作品。

(西周中期书法时间段)

这个时期,文字实际上是中国西周金文书法的完成期,在这段时期内,金文“篆引”发展成为主流,什时书法史线条式样及笔法渐趋规范成熟,文字作品个性也渐被纳入规范之中,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内,西周金文书法才完全呈现出周人特人的精神面貌,并完全摆脱殷商书风的影响。同西周早期金文书法一样,我们也拿三件经典作品来叙述:

首先是《遹簋》

《遹(读yù)簋》也很重要,与上一篇所说的《利簋》一样,它也有“证史”作用,明确记载了周王的具体活动,它的实物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实物如图:

(遹簋实物图)

看实物不太方便,好在我们有《遹簋》铭文的拓本,足以在书法学习中领会其精神,如图:

(《遹簋》拓本)

这里提到的”大池“,其实就是我国史料记载最早的“大学”——璧雍。我们看这些文字,原本在商金文中常见的肥笔只保留了少数,而且都转为圆钝处理,再不见锋芒,其他大部分的字形几乎都用粗细匀一的线条书写,很少出锋。而且,曲线美已成为整幅作品的基调,字形结体时,线条的排叠已现均匀、对称排布的特征(比如“唯”字的几条斜线,“池”字的几条曲线,比如饗字左右两部分的完全对称)。

《遹簋》在金文界名声不小,即在于它是成熟的周代金文代表作品。很多金文名家,都曾对它进行过深度临摹。总之,值得关注。

(容庚临《遹簋》铭文)

其次是《墙盘》

《墙盘》是恭王时期的作品,作者认为它足以与《散盘》《虢季子白盘》鼎足而立的精品,堪称侪辈中之翘楚。《墙盘》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因为墙在周朝做史官,又被称作“史墙盘”,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实物如图:

(《墙盘》实物)

《墙盘》也是“证史”文物,它所记述的内容与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非常吻合,而且微氏家族发展史部分填补了微子家族史的一段空白,属于极重要的历史资料。它的拓本及释文如图:

(《墙盘》拓本及释文)

同样,《墙盘》的线条也趋向匀净单一,不仅一字之内,而且全篇如此,笔画基本等粗等细的,肥笔和波磔完全消失了。如果从字形结体来看,也从诡奇多变趋向平稳端正。对于在早期金文中多取欹侧之势的字,《墙盘》均保持平稳,除了保持重心平稳之外,它还力求在外部形态上呈现明显的平正感。

从整体气势看,《墙盘》从雄奇走向秀美,由犷野变为圆熟,由凝重变为轻捷,它有匀净的线条,圆转的用笔(“篆引”),平正的结体,整齐的布局,这使全篇的节奏不再凌厉、跌宕、而是不激不厉,平和、简静。

总之,《墙盘》是从笔法到结体,乃至章法都对后世书法产生巨大影响的西周金文作品。

最后说《大克鼎》

大克鼎,也叫膳夫克鼎,之所以叫大克鼎,是相对于小克鼎而言,是孝王时器,今藏上海市博物馆。也是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实物如图:

(《大克鼎》)

现存的大克鼎的铭文拓本都不够清晰,这是它不被人重视的原因之一,实际上,《大史鼎》有它与众不同的妙处,看拓本:

(《大克鼎》拓本)

是的,它的章法与其他金文样本不同,它有界格,这个清晰的界格,使整幅作品行列整饬,一望而知其为宗周气象、是皇皇的王室作器,而它所传出的沉静尔雅味道,是其他作品所不具备的。

学大克鼎,最重要的是体味它的“静”,悟透它的“静”,学会它的“静”。我们来看一下作者丛文俊先生的临本:

(丛文俊《西周大克鼎通临》)

实际上,到西周中期,西周金文风格类型已基本全部出现,晚周的《散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等金文经典作品,都是风格化作品罢了,这是所有书体书法的发展规律。

(【跟着布丁读书法史】之13,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