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百科步子百科

石见读什么(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有人说:“写作是阅读支箭,阅读是和写把弓,写好作文没有别的作相办法,只能是结合大量阅读。”

从读书到写文章,阅读中间还需要经过有效的和写加工,这就需要一位导师来指导。作相

斋藤孝是结合日本明治大学的教授,写了很多本读书、阅读教育相关的和写书,他总结了自己的作相写作经验,写了《写作全技术》这本书。结合

斋藤孝在《写作全技术》一书中,阅读不仅介绍基础的和写写作方法,还传授了更高级的作相写作技巧,把阅读和写作有效的联系起来,教你写出理解本质、恰到好处的文章。


01 写作近似于长跑——会写作的标准是什么呢?

会写文章和不会写文章的人,他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斋藤孝给出了一个标准,就是能否写满10页稿纸(4000字)。

斋藤孝认为,写作近似于长跑。1页稿纸(400字)相当于1公里,10页稿纸(4000字)相当于10公里。不经过特殊的训练,一般人都能走很长的路。但要跑10公里,不经常跑步的人,就很难做到。写作也一样。一般人写3-5页稿纸(1200-2000字)没问题,可要写满10页稿纸,就需要经过写作训练才能做到。因此,以写满10页稿纸为标准,才是会写文章的人。

那么,有能力写满10页稿纸的人,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首先,就像能跑10公里的人一样,能写10页稿纸的人会更有自信心。

其次,他们还想挑战,写更多的页数会成为一种乐趣,比起没写过10页稿纸的人,他们写更多字数要轻松得多。

还有,他们精神上的疲劳度跟没写满10页稿纸的人不一样,没写满10页稿纸的人不知道文章什么时候才写完,容易产生不安的情绪,写满10页稿纸的人很清楚自己在写哪个阶段,他们的压力会更小,自然能写出更长的文章。

斋藤孝建议,写文章一开始先不要在乎“质”,先要在乎“量”,要有“写多点”的心态,以写4000字为首要目标。

有类似想法的还有村上春树,他不仅觉得写作近似于长跑,他还一直有长跑的习惯,现在每天基本跑10公里。他认为写作不只是脑力劳动的工作,也需要体力支撑,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道:“但其实只要试一试,就能马上知道写作也不是什么安逸的工作。你需要坐在书桌前,将注意力像激光一般集中于一点。从无到有,用想象力编织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精心挑选故事中的每一个词,掌控故事走向,让它不偏离正确的方向。这些工作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消耗比你想象的更多的能量。”

要顺利完成一件事情,就需要有一个清晰具体的目标,就像练习长跑的人,跑10公里是他们的首要目标,斋藤孝以自身的经验,明确的指出写作的首要目标,就是写满10页稿纸(4000字),只要能写满4000字,就是会写文章的人。

02 总结出三个关键要点——写作之前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有了写10页稿纸(4000字)的目标,那么,接下来要怎样才能达到目标呢?斋藤孝认为,在写作之前需要做好准备,比如做好笔记、摘要,构建文章的框架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总结出文章的三个要点。

那么,挑选文章的三个要点的标准是什么呢?标准就是每一个要点是否能单独支撑一篇文章,成为坚实的支柱。三个要点其实就是三根支柱。

斋藤孝在写文章之前,会先确定好三个关键要点,以这三个要点为骨架,再加以补充,文章基本就能顺利完成。

斋藤孝举了一个例子,有出版社邀请他挑选出战国中最强的武将,并写出理由。他写的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或德川家康,虽然这三人开辟了一统日本之路,但如果写这三人就太平常了,既然出版社发出这种邀请,肯定是希望看到各种各样的个性人物。

斋藤孝选择的是毛利元就。在写文章之前,他先确定好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毛利元就的战绩和成就都很突出,而且,他用谋略让战况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足智多谋。第二个要点,毛利元就用一封信保住了毛利家族的命脉,让家族的人团结一心,平安度过江户时代,在幕末时崛起,最终成功推翻江户幕府。第三个要点,毛利元就得到石见银山,为毛利家族的繁荣奠定基础,从全球视角来看,白银在当时可是很贵重的。

以这三个要点为支柱,文章基本上完成一大半了,相当于在写文章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整个思考过程,接下来按步骤写就可以了。

在其他有关写作的书中,也有与斋藤孝相同的观点,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中写道:“在写作中,‘三’是个神奇的数字。思考围绕三个关键观点或概念构建你的文章。”

英国作家威廉·巴克莱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幸福》,文章也是写了三个要点,关于幸福的三个因素: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

在写文章之前,先确定好三个关键要点,如此一来,写文章就能得心应手了,掌握了这一个方法,可以说一辈子写文章也不会发愁了。


03 产生阅读法——如何把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起来呢?

写作前要先总结出三个关键要点,那么,在阅读与工作相关的书时,就需要把阅读和写作有效结合起来,一边阅读,一边总结书中的要点,再从中挑选出三个关键要点,就比较容易了。

斋藤孝在阅读一些与工作相关的书时,有一套特别的阅读方法——产出阅读法,能够把书本变成写作的题材库,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先用3色圆珠笔画线,红色代表书中重要的部分,蓝色代表书中次要的部分,绿色代表自己觉得书中有趣的部分。

其次,把画了线的书页贴上便签,或折书角。

最后,如果某一页的内容与另一页互有关联,那么就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有关联的页码,相当于写上“超链接”。

如此,一本书就被标示得很清楚,就算过一阵子再来读,也能轻轻找到书中的要点内容,而且,从中挑选三个关键要点,便可以输出一篇文章。

钱钟书读书时,也喜欢画线和写评语,他的同学饶余威,在《清华的回忆》一书中,这样描写钱钟书:

“他还有个怪癖,看书时喜欢用又黑又粗的铅笔划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清华藏书中的画线和评语大都出自此君之笔。”

万维钢更是把写评语的读书人,称为“高水平读书人”,他在《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中写道:“藏书人认为书的干净最重要,所以他们不看书;低水平的读书人会在看完的书上画满了重点线;而高水平的读书人会在看完的书上写满了批注。”

总结起来就是三点:读书,画线,写感想。这种产出型读书方法,操作起来很简单,关键是能否坚持,想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靠的就是这个功夫。

学校只是教了很简单的作文写法,步入社会以后,写文章的要求却提升了很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 ,人们要提高写作的能力。斋藤孝的《写作全技术》教的并不只是某一类型的写作技能,而是写作的底层逻辑,学会这种写作能力,对写邮件、方案、演讲资料才有帮助,不仅如此,掌握了产出阅读法,你以后读任何工作相关的书,都能输出一篇文章,这将是你的终身技能。